- 张蔚磊;
<正>在全球化深度演进、国际交往与合作愈发紧密的时代语境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国别研究作为洞悉世界格局、增进国际理解与协作的关键学术领域,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一方面,它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依据,能帮助我们精准把握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另一方面,它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本期栏目聚焦“区域国别研究”,精心遴选五篇具有学术深度与创新价值的论文。这些论文从多维度深入剖析区域国别学的使命、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发展路径。在学术体系建设上,完善了学科理论框架,明确了研究范畴和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为高校人才培养、政府决策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论支撑。它们是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将有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融入世界贡献智慧。
2025年01期 v.13;No.4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蔚磊;李琳;
本文综合分析了2024年发布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提出了区域国别学将担负起的两大使命——政治使命和学术使命。首先,分析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如语言技能、问题意识、实践调查和家国情怀等,分析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其次,分析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六大领域,提出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培养区域国别人才。最后,在分析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和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如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齐头并进、建设国际合作体系、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基地,构建学术发展共同体等。
2025年01期 v.13;No.48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俊跃;刘兆浩;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现有文献,在梳理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要素构成框架,探讨了系统论思想对研究和实践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意义。对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可理解为,教育主体在一定思想理念指导下,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能够创造的教育条件所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有关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样式,该模式主要涉及区域国别学学科设置、区域国别学专业设置、区域国别学课程设置等一级要素。希望本文能为未来进一步深化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构建由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层级要素构成的理论模型,为探索各要素在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实践中可能的设计及指导模型搭建与样式选择的思想等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13;No.48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帅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萌蘖期、内外求索的发展期和厚积薄发的繁盛期。外语学科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既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需求,也是推动新文科建设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的时代趋势。然而,当前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及其人才培养仍不充分,产出可供智库建设的高水平成果较少。对此,外语学科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及其人才培养,既要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还应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2025年01期 v.13;No.48 26-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川菡;
本文旨在探索外语学科如何发挥其人文特色,培养具有语言优势的区域国别人才。首先厘清外语学科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与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在研究范围、方法和目标上的异同,进而考察当前外语学科区域国别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外语学科现有课程体系中有效融入区域国别问题导向。通过对国内20所高校日语专业课程的系统调研可以发现,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传统语言文学课程与区域国别问题导向缺乏有机融合、对中国本土与日本研究的结合不够深入两个局限。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日语专业在“语言+”融合性课程上的实践路径,重点分析该校如何通过设置“中日Z世代的语言与价值观”主题课程,实现“从语言现象解读社会文化变迁”的教学创新。实践表明,立足语言视角、强调问题导向的融合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向具有研究能力的区域国别人才转变。
2025年01期 v.13;No.48 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